明代玉器的发展变化也是与社会的变化相关联的,从总体上看,明代玉器渐趋脱离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,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。
明代的皇家用玉都由御用监监制,而民间观玉、赏玉之风盛行,在经济、文化发达的大城市中都开有玉肆,最著名的碾玉中心是苏州。同时,还大量制造了古色古香的伪赝古玉器,甚至连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曾经被明代仿古玉欺骗。明代玉器从器型上看,主要有玉礼器、文房用品和日用器皿等。玉礼器主要有玉璧、玉圭;装饰用玉有玉带板、带钩、带扣、玉簪、鸡心佩、花片、方形玉牌等;文房用品有玉笔、笔架、玉砚、玉洗等;日用器皿有玉盒、玉杯、玉壶、金托玉执壶等。
明代宫廷用玉,多与金银宝石镶嵌工艺结合。这类器物金玉珠宝融为一体,有在玉饰件上镶嵌红宝石、蓝宝石的;有金镶玉的带板;有金饰件上镶嵌红宝石、蓝宝石的;无不雍容华贵,珠光宝气,彰显了明代皇室贵族气派。
明初玉器传世和发现的均有佳作,风格继承元代,做工严谨而精美。比如青玉绞活环手镯,青玉略带浅灰色,透亮光滑,经过高超工艺的打磨,玲珑剔透,玻璃感极强。因为它是同一块整玉雕琢而成,不是高手很难成功。
这只玉镯由3根玉绳扭作麻花状,彼此相连相依,但又各自独立,丝丝入扣,活动自如。戴在手腕上,只要手稍稍一动就会发出叮咚清脆的碰撞声,似乎在警醒佩玉者,行为举止切勿过度张狂。
明朝中期的玉器趋向简略,承袭元末明初文人文化的兴盛,出现了具有文人色彩的玉器,如青玉松荫策杖斗杯等。明中期玉器的加工与集散多集中于东南地域如南京、上海、江西等地。其中,上海市陆深墓发现的白玉铁拐李、白玉蝶、玉鸡心佩、白玉带钩、镂空寿字玉、玉戒指、玉道冠、玉簪等玉件小巧玲珑,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玉器开始显现出明代社会的特点,玉器的制作加工也可真正代表明代社会的特征。
玉圭这个词汇,读作yùguī。
玉圭是一种古代的玉器,属于中国古代玉礼器之一。圭字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玉制礼器,形状通常为长方形或方形,有一端尖锐,另一端扁平。玉圭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,常用于祭祀、礼仪等场合。
古代玉圭作为祭祀的重要礼器,象征着天地神明和祖先神灵。在祭祀活动中,玉圭与其它玉器一同使用,以表达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神灵的庇佑。
玉圭在古代礼仪中具有很高的地位。它通常被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,赐予贵族、官员等。在一些重要的礼仪场合,如诸侯会盟、朝见天子等,玉圭是必不可少的礼器。
古代的玉圭也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。在一些古代玉器作品中,玉圭的形状、纹饰和雕刻技艺都十分精美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玉圭还是一种古代玉器,具有重要的历史、文化和艺术价值。在中国古代社会中,玉圭扮演着祭祀、礼仪、装饰、信物等多重角色,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了解玉圭的读音和用途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。
玉圭的形成:
软玉,又称角闪石玉,是一种含有较多水分和少量铁、镁等元素的硅酸盐矿物。它属于斜方晶系,晶体呈纤维状或叶片状,通常呈现出细腻的油脂光泽。软玉的颜色有白、青、黄、绿、黑等多种,其中以白色和青色最为常见。
软玉的硬度一般在6-6.5度,相较于其他玉石,如翡翠、玛瑙等,硬度较低。但这使得软玉更适合雕刻,能够满足玉圭制作的需求。
软玉的质地细腻,结构紧密,具有较好的透明度。这种特点使得软玉制成的玉圭在阳光下显得光泽亮丽,更具观赏价值。
在古代,软玉被认为具有吉祥、辟邪的功效。因此,用软玉制作的玉圭不仅具有实用性,还具有象征吉祥的寓意。软玉的加工性能较好,容易切割、雕刻成各种形状。这使得玉圭的制作工艺得以充分发挥,呈现出精美的造型和图案。
本文来自作者[乐天]投稿,不代表千泰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hr8848.cn/cshi/202508-16022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千泰号的签约作者“乐天”
本文概览:明代玉器的发展变化也是与社会的变化相关联的,从总体上看,明代玉器渐趋脱离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,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。明代的皇家用玉都由御用监监制,而民间...
文章不错《明代的玉器是什么样的风格?》内容很有帮助